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 > 办学条件 > 详情

作者: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      发布时间: 2021-06-15 10:43:53     浏览数: 9292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办学

  条件达标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一、项目完成情况及总体质量

  (一)办学规模情况。

  2017年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3697人,2018年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4363人,2019年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5132人,2020年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6095人,三年间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比建设前增加了2398人,办学规模增幅达65%。

  (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完成情况。

  1.校园占地面积。

  校园占地面积56689平方米。2018年,学院与广西桂特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办学,建设兴宁校区,使学校占地面积比建设前29956平方米增加了26733平方米,增幅89.2%。但由于招生人数逐年增加,校园面积受限,生均占地面积只有9.3平方米。

  2.校舍建筑面积。

  兴宁校区的建设以及石柱岭本部校区实训室的改造扩建,使校舍面积由44596平方米增加为78382平方米,增加了33786平方米,增幅75.8%。但由于受校园面积限制,生均校舍面积12.86平方米依然未能达标。

  3.体育卫生生活等设施。

  体育卫生生活等设施由5个增加为9个,增幅为80%。三个校区都分别有配备有保健室、运动场等体育生活设施,其中石柱岭校区有保健室1个,室外运动场1个,室内运动场1个;五象校区配备有保健室1个,室外运动场2个;兴宁校区配备有保健室1个,室外运动场2个。能满足教学和体育活动、卫生保健等需要。

  4.图书配备。

  三年间图书由2017年建设前的94572册,增加到2020年的175251册,增加80679册,增幅达85.3%。由于2020年实际招生人数超出原计划,因此生均图书册数只有29册,距离达标值还差1册。

  (三)实训条件建设完成情况。

  1.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总值建设前为56432513元,经过三年达标项目建设,仪器设备总值已达67058762元,增量为10626249元,增幅达18.8%,生均仪器设备值达到1.1万元,远超Ⅲ级达标水平。

  2.实习实训基地。

  经过三年建设,增加了服装实训基地、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实训基地、物流服务与管理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等,保证每个专业群都有一个实训基地供教学实训使用。

  3.信息化教学设备。

  由于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2018-2020年,学院每年在不断地补充和更新信息化教学设备,三年间信息化教学设备增量为475台,增幅达91.7%。虽然每年新增计算机设备,同时也淘汰一些不能维修的计算机,而且每年实际招生人数超出计划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为16台,已经达标。

  (四)师资队伍建设完成情况

  1.专任教师人数。

  2017年立项前,学院专任教师人数为198人,2018年学院专任教师人数为218人,2019年专任教师人数为252人,2020年专任教师人数为308人。学院专任教师人数每年有计划增加,三年增加了110人,增幅为55.6%。由于每年实际招生人数超出计划数,师生比维持在1:20达标水平。

  2.专业教师数。

  立项前,专业教师数为157人,占专任教师数的79.3%,项目建设三年间,专业教师增加了91人,增幅为58%,2020年专业教师248人,占专任教师的比值上升到80.5%。双师素质型教师125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比例为50.4%,其中,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格)的教师57人,占23%。

  3.师生比。

  立项前,师生比为1:19,目前师生比为1:20,维持达标。学院按计划开展教师的录用和引进工作,但由于每年实际招生人数超出计划数,教师的增量幅度还是不够大,今后会加大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争取师生比达到1:18以内。

  4.兼职教师。

  2018年聘请兼职教师23人,2019年聘请兼职教师30人,2020年聘请兼职教师42人。

  (五)专业建设完成情况。

  学院开设有23个专业,在校生达200人以上的专业数为11个,占比47.8%,200人以上的专业数比立项前8个增加了3个,增幅为37.5%。

  (六)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机构建设完成情况。

  我院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制定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按照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了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整个体系文件包含了教学管理、培训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人事管理等在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学院日常工作按照体系文件要求规范管理,采用PDCA循环方法,持续改进,实现学院的管理质量方针和目标,提升学院内部控制能力及内涵建设水平。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业指导书》共有70个管理规章制度,其中教职工、学生管理制度37个,教育教学管理制度19个,校产和财务管理制度14个。学院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发展不断更新完善相关制度。学院教师发展、教代会、教师激励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兼职教师管理制度、教学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三重一大制度等相关制度健全完善,制度落实情况良好。

  2018年,随着学院办学规模日益扩大,为了满足教学管理需要,教学管理部门在原有教务科、教研室和培训鉴定成教科的基础上,学院根据专业设置,设立5个教学系,加强教学和学生管理。2020年,又增设德育研究室和教学督导室,进一步完善学院教学管理机构。

  二、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一)资金落实情况。

  2018-2020年三年间,共获得办学达标专项资金1600万元,学校自筹部分投入134.5479万元,共计1734.5479万元。

  (二)资金支出情况。

  2018-2020年三年间,共获得办学达标专项资金1600万元,学校自筹部分共投入134.5479万元。所获得的资金按要求全部投入校舍和学生生活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实训室维修改造和购买仪器设备、建设信息化校园网络、购置图书等基本办学达标指标。

  办学达标资金中,用于基础设施条件建设资金为557.3634万元,占总投入的32.1%,其中用于校舍建设资金477.3634万元,购置图书80万元;用于实训条件建设资金为1177.1845万元,占总投入的67.9%。

  我院办学达标资金专款专用,严格遵守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专项教育经费使用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政府招标采购规定和学校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项目实际支出与预算基本相符,实际支出调整都经过项目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决定,在不影响总体建设目标的前提下,对局部微调,符合建设实际需要。所有的支出调整遵循实用、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原则。

  三、项目组织管理水平

  (一)管理机构的健全性。

  为保证办学达标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工作小组,实行项目负责制。领导小组组织、指导与协调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全体工作小组成员按建设要求开展工作;研究决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落实建设资金和相关政策。项目工作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和建设工作;及时处理方案实施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各建设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及时提出需报领导小组研究议定的重大事项。

  (二)管理制度的健全性和操作性。

  学院项目建设的管理原则是“坚持项目管理、过程监督、重点审计、绩效考核”,项目建设任务落实到人,全过程进行检查、考核、监督、调控,依据学校《招投标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委托招标代理机构代理招标管理办法》等制度管理项目,保证项目实施的规范和进度。

  (三)组织实施的情况及项目管理水平。

  学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管理机构、规章制度、资金使用等方面都给予保障,项目实施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实施措施得力,建立有良好的监督机制,项目合同、档案、成果等保存完好,管理有序。

  四、项目效益

  (一)提高学校办学声誉等社会效益。

  1.2019年,我院获自治区教育厅认定为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

  2.2019年,我院获自治区人社厅认定为技能扶贫“重点技工院校”,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幼儿教育三个专业认定为技能扶贫“重点专业”。

  3.2019年,我院食品技术系烹饪专业学生参加广西广播电视台《挑战技能王》节目,荣获优秀团队奖。

  4.2019年,获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电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单元生产与管控项目教师组二等奖。

  5.2019年,获得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总工会第三届广西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电工(切削加工智能制造单元、单元生产与管控项目)教师组二等奖。

  6.2020年,我院获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直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专项集体嘉奖。

  7.2020年,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社部组织的2020年全国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大赛中,我院获得教师组一等奖。

  8.2020年,在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2020年全国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广西区选拔赛——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大赛中,我院获得教师组一等奖,

  9.2020年,在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第二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技能大赛广西选拔赛中,我院“新能源汽车电控技术”项目获职工组二等奖。

  (二)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或改善情况。

  1.与广西桂特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解决校园面积过小的困境

  随着学院招生人数的日益增加,校园面积过小、校舍建筑面积不足成为了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院于2018年与广西桂特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合作办学,建设兴宁校区。兴宁校区占地面积2673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为33536.7平方米,设有教学、实训、宿舍、食堂、操场等基本教学和生活场所,能满足2000名学生的教学、生活条件,并于2019年秋季正式招生办学。与广西桂特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院校园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不足的紧张局面。

  2.教学楼实训楼维修改造,改善学生学习环境

  石柱岭校区的几栋教学楼实训楼建成投入使用多年,期间虽经部分功能改造、装修,但是整体内外墙体、楼梯、走廊、楼板已经破损、陈旧,主电线路已不能支持各实训室不断增加的设备载荷。为此,对4栋教学楼实训楼部分教室、楼面内外墙、天面、走廊、楼梯间等进行翻修,更换照明灯具、排风设备,更换旧混凝土窗栅,更换楼梯扶手,更换楼梯及楼层地板砖,楼道走廊贴面,楼顶屋面隔热层及防水层翻修,更新主电力线路等。通过维修改造,学院实验楼焕然一新,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消除了校园的安全隐患,给师生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3.扩建中式烹调实训楼,缓解实训场地不足的状况

  学院自从2015年开设烹饪专业后,该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增加,为缓解烹饪实训室不足的紧张状况,满足食品技术系的日常实训教学要求,2019年11月,在食堂西侧与中式烹调实训楼之间搭建一层钢结构楼,增加了约250平米的实训室,缓解食品技术系实训室不足的情况。

  (三)实训条件提升或改善情况。

  1.建设服装实训基地

  学院于2018年秋季重新招收服装专业学生,为了解决学生的实训教学问题,2018年10月开始建设服装工艺一体化实训室和服装陈列一体化实训室并于2019年投入使用。服装工艺一体化实训室的建成,可以满足50名学生进行服装工艺制作、立体裁剪等课程的实训条件。服装陈列一体化实训室以服装陈列实训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服饰展示设计、服装专卖店设计等方面的技能,能解决在服饰陈设、服装展示过程中实际问题;除能满足正常的实践教学外,还能够承接服装展示设计相关业务,为本专业“产、学、研”的结合提供实践平台。两个实训室的建成除了作为课程的实训场地之外,还可为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承接企业的相关业务提供技能强化训练场地和展示场地,同时还可以作为教师进行行业技术创新的实验成果展示场所。

  2.建设计算机动画制作实训基地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基地

  按照基于动漫、影视行业岗位群及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建设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示范性VR实训中心,构成计算机动画制作实训基地,满足了从动画片前期设计、中期制作、后期合成和输出的完整需求,保证了学习整个动画制作流程的学习和训练条件。动漫设计与制作实训室面积125平方米,有48个实训工位,能同时满足48个学生进行实训操作;示范性VR实训中心面积为67平方米,设备总值120万元,具备“实践教学和学生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师资培训、技能竞技、就业推荐、新技术和新设备推广应用、生产与社会服务”等功能上的提升。在硬件上以VR一体机+VR全景视频为主,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VR课件的学习,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桌面型VR软件的虚拟实训。学生可以在此通过跨平台的游戏开发引擎,开发出运行在网页、客户端、手机、PS终端的游戏。通过VR实训中心对于学生在次世代网络应用中有更好的学习体验,也大大的提升了学生与社会主流技术的接触。与此同时计算机动画制作、多媒体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等专业,在课程上所应用到的软件的硬件设施也满足对于软件的配置需求,从而提升对于整个课程的学习效率。

  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基地是在原有实训室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改造,三号楼401教室经过改造,建设成1间有71个工位,面积125平方米,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平面设计的实训室,可提供学生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编排设计、标志设计、版式设计、VI设计等项目的实训。三号楼402教室经过改造,建设成1间有46个工位,面积57平方米,可提供学生进行数字媒体设计制作,数字音频处理,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动画制作,数字媒体非线性编辑的实训学习。三号楼501教室经过重新改造,由原先的常规电脑室建设成1间49个工位,面积125平方米,具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企业网搭建实训设备、网络安全实训设备的多功能实训室。三间实训室构成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基地。

  3.建设智慧校园二期,提升校园信息化管理水平

  2016年8月,学院以构建“智慧校园”为发展目标,全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革教学模式、创新学习方法,提高管理水平,让信息化技术成为学院业务发展的数据基础和支撑工具,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文明、和谐、安全的美好校园。

  按照建设要求,我院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总体目标较高,资金总投入1000万元。截止2020年,投入经费750万元。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我院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期(2017年):投入经费429万,重点是基础设施(出口带宽、数据机房、班班通、无线网络、教学督导系统、门禁一卡通、)与智慧校园软件建设;第二期(2020年):投入经费321万,重点是基础设施补充、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与关键应用建设;第三期(2021年):投入经费250万,重点是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与智慧校园软件功能补充完善。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了两期建设,项目取得了较好的综合效益。

  至2020年,规划建设总体目标完成80%,全校拥有较为齐全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有完备的校园局域网系统、图书、教学督导、智慧校园平台等一系列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功能,基本满足了“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和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教学需求,基本实现了网络化、数字化、无纸化办公。我校初步进入资源管理常态应用阶段。

  4.五象校区信息化网络实训室

  信息化网络实训室于2020年10月开始建设,11月20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填补了我院五象校区信息化网络教学的空白。

  信息化网络实训室总面积达120平方米,拥有教学电脑(共61台,其中包括教师端电脑1台,学生端电脑60台)、智能教学一体机、智慧纳米黑板、音响、功放等先进教学设备,可提供60个教学工位,满足学院五象校区各专业21个班级超过800名在校学生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需求。信息化网络实训室具备综合多媒体课堂、网络教室、数字音视频与图像交互教学平台等功能,采用了多媒体、网络化、虚拟仿真等先进教学技术,是一个集信息查询、示教、操作训练、评价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室。

  5.机电技术系实训条件的改善

  2018-2020年三年达标项目的建设完成,机电技术系新增实训室面积500平方米,新增实训工位200个。新建的数控加工实训中心、3D打印创新技术实训室、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实训中心,涵盖机电一体化、工业机器人、数控技术等专业。实现数控机床的编程与操作“教、学、做”一体化,数控机床仿真操作,数控机床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及刀夹量具的选用并可承办数控类的培训及考证任务,可以进行广西职业技能竞赛3D打印、零部件测绘的技能竞赛训练,开展其他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初步建成完整的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技术产、学、研和培训考证功能,具有开放性、系统性和工学结合的特点。

  (四)师资队伍培养及成效。

  学院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的队伍建设,相继出台了与教学队伍建设、管理相关的政策。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和设岗聘任政策指导下,按照“稳定、培养、引进”的方针,制定了教学队伍建设规划,进行结构调整,三年来的建设期已经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相结合,职称、年龄、学历结构、数量合理、兼职聘用相结合的教学管理队伍,基本满足了日常教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举措有:

  1.关注青年教师成长,加强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教师的培养工作。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和职业生涯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完善新入职教师上岗培训,严格新入职教师准入制度,外派学习交流、培训、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和科研、教学能力提升提供良好条件。在学院政策支持下,近年来学院青年教师成长较快,2020年我院青年教师甘路、马德光全国电子通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大赛荣获职工组一等奖,并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2018年全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应用大赛中,叶苡辰、胡秋平、谢威三位年轻教师分别荣获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2019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冼佳柠、姜小娟教师分别荣获二等奖;2020年第二届全国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广西)技能大赛柳建枝、何进文教师荣获二等奖,2020年广西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石欣怡教师荣获二等奖。2020年全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中潘建明、叶苡辰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2.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体现了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是引领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杠杆,大赛更贴合行业,对参赛选手竞赛成绩的评定采用按职业岗位评价的方式,评分的细则按工作任务中各个知识与技能点进行明确,这就促使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从评价方式上系统反思教学,思考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转变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和企业工作实际有效关联,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三年的建设期中教师、学生技能比赛获得过自治区二等奖以上专业数量共达到38个。

  3.积极推进教研教改工作。学院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探索新形势下技工教育的新路子。2020年,通过开展校内公开课,邀请专家到校开展“技工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与一体化课程教学”培训,提升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水平,促进一体化课程改革。2018年,学院《“大数据”背景下中职〈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得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制浆造纸专业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和《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实证研究》两个人社厅技工教育立项研究课题获得结题;《对接产业链的中职服装专业群联动实训基地研究与实践》获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结题;《中职学校顶岗实习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结题;共有30篇论文在国家职业教育核心刊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界》《中国战略新兴产业》《中国新通信》《赢未来》《中国科技博览》《广西财务与会计》等杂志上发表;“一种列管式换热器自动清洗装置”获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认证。2019年,《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办学状况调查与研究》《基于虚拟仿真环境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创新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制糖技术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研究》三个教研课题获得教育厅批准立项;共有52篇论文在国家职业教育核心刊物《职业》《新智慧》《中国科技投资》等杂志上发表;“一种便携式机电控制平台”发明,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020年,学院《思政元素渗透于中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基于“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导向的中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与实践探究》《汉服文化的美育教育在广西中职学校的研究与推广》等3个课题获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的慕课应用研究》和李珊珊老师的课题《信息化教学视角下中职英语教学的课堂设计探讨》结题,获得结题证书;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等杂志上发表《中职语文课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等48篇论文,“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装置”等4项发明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

  4.大力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推动学院发展,通过公开招聘录用了6名专业教师、行政人员,同时还组织实施了三轮长聘人员招聘工作,为学院招聘了19名长聘人员,进一步充实学院的教职工队伍。同时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2020年制定了《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科研水平。

  (五)专业建设成效。

  1.商贸服务系服装制作与营销专业

  停办了多年的服装专业,2018年开始恢复招生,每年招生一个班。2018级服装班18人,2019级服装班30人,2020级服装班34人,班级人数逐年增加。该专业已经完成了“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并已成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构建了基于服装制板、制作、陈列等模块化课程体系;深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专业教学已做到“教、学、做”合一。

  2.信息技术系计算机动画制作、计算机网络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

  2018年信息技术系开设三个专业,招生106人,2019招生达到149人;2020年招生人数上升到203人。计算机动画制作专业在2018年首次开班招生22人,2019年招生35人,2020年招生44人,报读该专业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该专业按三个阶段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根据典型工作任务与专业课程的对应的关系,对专业课程进行排序得出专业课程:动漫美术手绘基础、动画造型设计、Flash动画制作、3Dmax建模、数字手绘、动画角色建模、场景设计、CG原画设计、影视后期制作,再加上专业先导课程与实践课程,构成了计算机动画制作专业的课程群。

  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成为实践教学的课堂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的场所。通过与广西卡斯特动漫设计有限公司、广西万有引力广告有限公司、广西无疆传媒有限公司、广西巨天传媒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广西乐达传媒有限公司、广西天佳数字印刷有限公司、广东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直接提供服务,培养企业需要的核心人才。

  3.机电技术系专业建设成效

  机电技术系本着“立足轻工、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原则,在学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模式指导下,不断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广西部分轻工企业的现状和发展状况、分析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从业人员技术能力要求、职业教育和培训情况等,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不断修订了机电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依托市场,校企携手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将教学目标职业化,教学过程流程化,教学内容任务化,教学模式情境化,以扩大机电行业服务领域和概念;二是将电气装置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整合为,以扩大就业面;三是新增“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技术”“无人机应用技术”等专业,以适应现市场的人才需求状况。 无人机应用技术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20年已经招生开班。

  (六)学校常规管理成效及特色。

  加强学院教学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最根本保障。我院从学院实际出发,坚持常规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坚持教育创新,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化管理体系,努力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制度为保障,规范学院管理

  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相继制定了《专业(群)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及管理办法》《校级一体化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学院教学管理。并把教育的有关重要法规与学校各种规章制度汇编成册,纳入学院质量管理体系。我们还不断完善民主建设,在制定和修改学校制度时,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都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让教师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同时,实行了校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学院领导制度,建立了“校务公开栏”。

  2.以德育特色为抓手,强化学生管理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作为德育特色学校,不断深化德育特色内容,以强化三个管理育人平台建设为抓手,坚持以强化“军营文化校园”育人平台建设为核心、以强化“准军事化”管理育人平台建设为重点,以强化开展“天天练”活动育人平台建设为基础,把部队的优良作风、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育人养成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促进德育、强化养成、努力培育学生成人成才。活动开展有准则,全员参与有要求,人财物投入落实有保障,活动得到正常有序开展,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不断提高。

  通过强化“军营文化校园”“准军事化”管理“天天练”活动三个育人平台建设的创建活动,“军营文化校园”育人环境基本建立,育人氛围基本形成;校风、学风不断加强,遵章守纪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纪律观念不断得到磨炼增强;树立职业理想、人生价值目标在学生中进一步确立,文明素养不同程度得到提升,自尊自重自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以“军营文化校园”建设为核心的育人特色已富有成效,“军营文化校园”育人已成为我校创建德育特色学校一张靓丽的育人文化名片。

  3.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凸显教学中心地位

  学院严格按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严抓教学现场管理,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管控,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实施每天上午和下午两次教学检查,严抓教学现场管理,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管控,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并通过现场检查,及时纠正、教育、指导学生的纪律、卫生、习惯养成等行为。同时,建立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

  4.校园管理信息智能化

  通过建设智慧校园平台,引入学院招生就业管理、教务管理、课程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办公相关业务模块,覆盖从招生到毕业的全过程,逐步解决了学院教学、管理的全向交互和高效协同,实现学校人力、物力、财力、日常事务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高效便捷管理。

  五、建设、管理和功能发挥的典型经验

  项目建设以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为核心,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以改造和修缮原有校舍为基础,扩建食品系烹调实训室,建设服装实训基地,建设计算机动画制作实训基地和计算机网络应用实训基地,搭建数字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数控加工实训中心、3D打印创新技术实训室、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实训中心,缓解实训室不足的紧张状况,完善信息化数字化校园网,购置图书,增加图书藏量,辐射带动学院专业建设发展。

  (一)深化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以信息技术系为例,该系围绕示范性专业建设的目标,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力度,积极开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

  2018年信息技术系新增四个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分别是广西顶佳计算机信息有限公司、广西智中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润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民乐喷画有限公司,在学生实训、合作办学、顶岗预就业等方面与区内这四家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2019年通过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多家企业开展调研活动,与南宁市凯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南宁溶洽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拟订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协议方案,达成开展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的意愿。

  2020年,信息技术系积极探索深化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在服务好本区域内的经济发展的同时,开始尝试探索与区外的一些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信息技术系与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如校企共建计算机相关专业“OPPO”订单班,合作企业投入专业建设资金,分三期陆续投入,首期的43个工位的计算机设备已经于2020年9月底在信息技术系的专业实训室中安装调试完毕,现已投入正常的教学、实训使用中。

  (二)政校企合作促“两后生”培训就业,助力脱贫攻坚

  烹饪专业是我院重点发展的特色专业,拥有较完善的实训基地和实训设施设备,设有刀工加工实训室、热菜实训室、冷菜烧卤实训室,西餐实训室,西点实训室,中式面点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在实训基地建设发展过程中,依托校企合作共建,通过企业文化入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等方式,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对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同时,依托政府对“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支持,结合全国脱贫攻坚任务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在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两后生”是指初中、高中毕业后未继续升学但又不愿再复读的农村学生,该类学生家庭多数处于贫困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新生代农民工的构成主要是“两后生”,迫于生活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他们逐渐成长为农民工主流群体,走在依靠苦力打工的道路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仅接受过初中或高中教育而没有接受专业技能培训的“两后生”,在创业、就业及职业发展中的局限性逐步显现。为此,“两后生”群体具有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和一定的基础。同时,有效合理的职业技能培训是培养现代化新型农民的重要手段,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是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遏制城乡差距扩大、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一段时期以来,有关部门对“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在利用电视或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方面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难以保障“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措施等被广为知晓。这就导致“两后生”及其家长对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状况缺乏了解,在选择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机构方面较为盲目,直接影响“两后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培训效果。同时,部分“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不强,没有完全满足“两后生”的就业需求,没有紧密联系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也是“两后生”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而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不仅体现在培训费用较低或者免费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用和实效上。

  针对“两后生”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国家脱贫攻坚战和精准扶贫工作任务,我院积极与百色市田林县、崇左市宁明县人民政府相关部门结对,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在两县政府支持下,派遣招生宣传工作队,通过大篷车及现场摆台等方式,深入各乡镇村屯“两后生”家庭,亲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招生宣传工作,向“两后生”及家庭成员宣传培训政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就业安排、学院概况、招生专业等信息,详细解答疑问、现场消除疑虑,为“两后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指明方向,坚定“两后生”参加培训、就业创业的决心,为改变或改善个人及家庭的贫困状态奠定技能基础。

  2018年秋季学期,我院与田林县、宁明县结对帮扶招生的烹饪两后生共计32人顺利报到入学。学生入学就读后,除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给予学习费用减免或补贴外,学院及系部、专业教师依据“两后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密切联系就业市场和产业需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设施设备资源,对学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力求实用性和实效性,强调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确保毕业就业两不误,力保按时回报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政校企合作促培训就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烹饪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岗位操作技能过硬、综合实践能力较强,毕业上岗即可融入社会大环境,适应岗位操作要求,生产操作很快上手,受到餐饮企业领导的一致认可和高度好评。经过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该批次“两后生”由学校推荐至区内外中、高档酒店、酒楼、餐饮连锁企业、食品加工企业、以及其他餐饮企业单位,从事营养配餐、烹调加工和伙食管理等岗位,实现就业创业目标,助力脱贫攻坚不断向前推进。

  2019年,我院获自治区人社厅认定为技能扶贫“重点技工院校”,烹饪、酒店服务与管理、幼儿教育三个专业认定为技能扶贫“重点专业”。政府、企业、社会、学生的认可,为我院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加强有力的动力,也为下一步振兴乡村发挥学院应有的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

  2021年5月21日


南宁市江南区石柱岭一路13号 邮编:530031
电话:0771-4831963 监督电话:0771-4820979
桂ICP备12002097号 版权所有 © 广西轻工技师学院
网警备案号:45010502000039